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調研,以充滿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二十周年,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與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聯合舉辦“中國經濟之路”高校聯合調研活動,于7月22日至24日深入浙江安吉,探尋綠色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二十年“兩山”路,余村新變奏|綠色發展繪就城鄉融合新圖景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余村的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轉型的印記。7月22日,“中國經濟之路”調研實踐團以“破繭”為關鍵詞,探尋余村如何持續破舊立新,書寫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答卷。
探新貌:從礦山到青山,青年力量激活鄉村未來
走進余村,青年力量正為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在青來集人才社區,現代化展廳訴說著招才引智的決心;DN余村里,“數字游民”在綠水青山間開啟工作與生活的新模式。從余村文化禮堂、余村電影院到余村印象·青年圖書館,成員們重溫著當年關停礦山的艱難抉擇與“兩山”理念萌發的珍貴瞬間,清晰勾勒出余村從“賣石頭”到 “賣風景”,再到聚“新村民”、興“新經濟”的躍升軌跡。
深交流:政策賦能擘畫全域共富新藍圖
政策賦能讓余村的共富藍圖愈發清晰。天荒坪鎮黨委委員俞丹向實踐團講述了余村二十年蝶變:2024年,余村依托生態資源,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0萬元,“兩山”理念落地生花;憑借青年人才政策,培育新興業態,為鄉村添活力。未來,余村將以“1+1+4”規劃為綱、“五統四分”模式為要,聯動周邊24村共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共赴共富新程。
訪民聲:共富路上,村民笑容是最美風景
夜幕下的村民故事,藏著最真實的幸福。春林山莊從舉債創業到帶動全村60余家農家樂共同發展;文創閣里,葛軍依托竹資源打造文創空間,父親葛元德也從“賣石頭”轉向石雕創作,父子事業見證余村蝶變;荷花山漂流從單一項目升級為全域旅游綜合體。余村村民用奮斗,繪就共富路上最美風景。
十余載振興路,魯家新篇章|農場迭代與組團賦能共筑共富新格局
作為“公司+村+家庭農場”創新模式的試驗田,魯家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著協同發展的可能。7月23日,“中國經濟之路”高校聯合調研實踐團走進魯家村,以“共生”為關鍵詞,解鎖這座村莊從“貧困洼地”到“振興標桿”的轉型密碼,感受新時代鄉村發展的蓬勃活力。
從“困境”到“新生”:座談會解碼鄉村振興路徑
從困境突圍到組團發展,魯家村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這個曾是全縣倒數的貧困村,2015年以家庭農場破局,即便遭遇疫情沖擊,仍推動家庭農場迭代至第四代。如今依托農科區建設,以大魯家片區推進組團發展,整合十村資源,“行政管理+市場運營”雙軌模式吸引大批人才回流。正如農科區黨工委委員戴昊所言:“鄉村振興不是單打獨斗,要讓群眾在共建共享中獲得口碑認可。”
從“歷史”到“初心”:黨史館重溫奮斗征程
從歷史足跡到初心堅守,黨史館里重溫魯家村的奮斗史詩。老照片、影像資料系統展現其從貧困洼地到振興示范村的歷程。通過“四計”治村、“三變”富民,魯家村實現了蝶變:從“美麗鄉村”建設到家庭農場迭代,再到疫情后轉型突圍,每段歷程都印證著村兩委與村民的不懈努力。
從“破繭”到“騰飛”:魯家村農場集群的振興實踐
從產業空白到多元繁榮,魯家村的振興故事在農場集群中鮮活上演。云水南鄉宿莊園,700畝荒地經莊傳云十年耕耘變綠洲;胖趣樂園以特色景點與多元玩法圈粉年輕人;紅山楂農場見證魯家村蛻變,朱仁斌父子兩代接力,令農場重煥生機,如今魯家村模式已惠及百村。
溪韻融創意,代碼煥鄉野|創意+數字雙核驅動溪龍未來
7月24日,“中國經濟之路”調研實踐團踏入溪龍鄉的闊土,循著創意與數字的脈絡,先后走進ACDC安吉創意中心與DNA數字游民公社。在靈感迸發的創意空間與數字浪潮涌動的社群聚落中,調研團正感受著新經濟形態與鄉村肌理碰撞出的獨特火花。
從農田到地標,青年執筆激活鄉土未來。ACDC安吉創意設計中心隱匿于千畝茶田之中,設計獨具匠心。屋頂綠化與茶山相連,回廊與茶田肌理相映,完美詮釋了建筑與鄉野的共生之美。館內不僅展示著白茶衍生品及跨界成果,還有“白茶原”鹿園等特色景觀。作為“創意孵化器”,它憑借獨特魅力吸引人才、聯動資源,成功催生出三十余種特色產業,成為溪龍鄉以創意激活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的鮮活樣本。
從廢墟到聚落,代碼驅動激活鄉村希望。DNA數字游民公社由舊竹木廠改造而來,室內共享辦公區鍵盤聲不斷,集裝箱模塊構成了工作生活新場景。負責人稱,公社以盤活閑置資源構建青年社區,定位是打造價值觀驅動的“第二故鄉”,用興趣聯結人際關系。雖然面臨配套建設滯后、部分成員“兩地跑”的困境,但是社區創新活力不減,成員自發組織活動,持續催生跨領域創新企業,更有程序員轉型雜貨鋪主理人等鮮活案例。
二十載踐行“兩山”理念,余村從礦痕累累變身綠意蔥蘢,青年逐夢、新業興起,村民笑迎鄉村振興新景;十余年振興奮進,魯家村自貧困之境躍為共富典范,農場升級、人才匯聚,百姓同享發展紅利。在溪龍鄉,ACDC以創意點亮茶田,DNA數字游民公社憑數字凝聚青年,兩山理念滋養處,共富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文字、圖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經濟之路”高校聯合調研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