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至 30 日,中石大 “石帆逐浪力學實踐隊”(隊員紀禎和、鐘欣輝、周禹希、喬華澤)赴山東威海,圍繞充氣式槳板制造產業調研。此次實踐植根于中石大 “充氣式槳板的力學性能” 大創項目,前期以 DIC技術(數字圖像相關法)為核心研究基礎,聚焦 “實驗室成果與產業實際接軌”,通過走訪企業打通科研與生產壁壘,為項目優化及行業問題解決提供支撐。
8 月 29 日上午,實踐隊首站抵山東創意集團有限公司,葛經理全程接待。在車間,隊員沿制造流程參觀空間布切割、材料熱熔拼接、配件裝配及噴涂彩繪等核心工序,直觀感知工藝對產品力學性能的影響。技術交流中,實踐隊介紹 DIC 技術應用,葛經理表示:“計算機技術處理數據便捷,能快速定位結構薄弱點,比傳統試錯法效率高太多。” 雙方梳理結論:側面材料拼接處剪切應力顯著減弱,搭接面主應變發生規律性改變。葛經理同時坦言行業難題 —— 材料粘貼處高溫、紫外線條件下易開膠,競速型沖浪板減重后難保證剛度,為實踐隊科研提供參考。
同日下午,實踐隊轉場水知樂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王部長接待并組織座談會。會上,實踐隊以 PPT 展示大創項目框架、DIC 技術應用及成果,王部長認可道:“你們的計算機模擬能精準分析結構應力分布,對優化產品設計很有啟發,人工檢測發現不了的問題,模擬可提前預判。” 隨后雙方交流性能提升前沿技術,王部長介紹 RSS 橫梁系統、張力線、四弦結構等,結合案例說明如何增強槳板抗彎折性與穩定性,讓隊員對 “力學性能優化” 有更貼合產業的認知。會后隊員參觀車間,觀察布料切割精度、熱熔溫度調節及刷膠拼接細節,同時了解到公司 70% 產品自主研發、30% 代加工,且多數銷往海外,隊員對行業發展空間有了更全面認知。
8 月 30 日,實踐隊赴威海朝陽船艇開發有限公司,叢技工帶領調研。此次聚焦 “充氣結構共性技術”,叢技工帶隊員參觀氣墊船制造工藝,從氣囊成型到組裝,隊員發現其核心原理與充氣式槳板 “大同小異”,深化對 “充氣結構力學本質” 的理解。技術痛點交流中,叢技工提到槳板制造瓶頸:熱熔技術有局限,多數部件依賴人工刷膠,效率低且難保證一致性;客戶 “精準浮力測量” 需求暫無統一方案,實踐隊結合科研提出重量分級與排水法結合的思路,獲認可。此外,叢技工分享行業現狀:槳板在國外蓬勃發展,國內受眾窄、價格高,且企業多以模仿為主,缺乏創新,“國內市場潛力大,但需技術突破與市場培育雙管齊下”,并表示愿與中石大實踐隊合作開展槳板性能測評。
此次調研讓實踐隊實現 “實驗室科研” 到 “產業實際” 的銜接。隊員不僅掌握充氣式槳板制造流程,更通過與企業交流,將 DIC 技術研究與生產中的力學問題、工藝痛點對應。紀禎和表示:“之前在實驗室分析應力數據,對‘搭接面主應變變化’僅停留在理論認知,看到車間拼接工藝后,才真正理解其實際影響。” 鐘欣輝提到,行業 “高溫開膠”“人工刷膠效率低” 等問題,為大創項目研究指明方向 ——“接下來會嘗試用 DIC 技術模擬不同溫度下的粘貼強度,探索優化方案”。
從山東創意集團的工序觀察,到水知樂的技術交流,再到朝陽船艇的共性研究,中石大 “石帆逐浪” 實踐隊以科研為基、實踐為橋,為充氣式槳板大創項目積累產業數據,搭建高校科研與企業需求的紐帶,為產學研協同解決行業問題、推動槳板領域技術創新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