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盛唐拾光實踐隊錨定“研興文化”主題,走進承載千年文明記憶的大雁塔。這座見證玄奘西行求法的唐代佛塔,不僅是古都文化生態的核心地標,更是連接非遺活態傳承與當代文旅體驗的關鍵紐帶。
2025年7月26日,來自機械工程學院的10名碩博研究生組成“盛唐拾光實踐隊”,通過環境清潔、非遺體驗、文化講解等系列實踐活動,探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傳承的新路徑,以實際行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環境清潔:躬身實踐,擦亮歷史名片
在38℃的高溫環境下,“盛唐拾光實踐隊”的隊員們首先開展環境清潔行動。他們手持工具仔細清理北廣場青石路面上的落葉和雜物,汗水浸透衣衫仍堅持作業,讓千年古塔周邊環境煥發新顏。隊員們彎腰撿起的不僅是垃圾,更是對千年文明的一份敬意。
二、漆藝創作:古法新意,讓非遺觸手可及
大雁塔作為唐代玄奘法師為保存帶回的經書佛像而主持修建的古代建筑,不僅是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更是連接絲綢之路文明記憶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深度發展,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成為重要課題。
大漆工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八千多年的歷史淵源,其保護傳承正面臨現代工業生產的挑戰。讓傳統工藝以創新形式融入現代生活,是非遺活態傳承的重要方向。
實踐隊創新性地將傳統漆藝與現代創意相結合,運用天然大漆制作出紋理各異的漆扇和書簽,讓游客在親手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每一把漆扇的紋理都是自然流淌形成的獨一無二圖案”,隊員一邊演示一邊向游客講解大漆工藝的精髓。
三、暖心服務:傳遞清涼,講述歷史故事
除了文化體驗,隊員們還化身“清涼使者”,向環衛工人、執勤民警和游客分發礦泉水和藿香正氣水,在炎炎夏日傳遞城市人文溫度。同步開展的文化講解活動中,隊員們依托豐富史料,生動講述大雁塔與玄奘西行的歷史故事,讓靜態的歷史在互動對話中重新煥發生機。
通過本次活動,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并非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可以通過創造性轉化融入現代生活的活態文化。通過漆扇制作、禮儀體驗等形式,傳統文化變得可觸可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這場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中,青年一代正在成為文化傳承創新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