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5年9月初,中南大學港澳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潮涌粵東,向新而行”——數字化時代潮汕地區發展綜合調研實踐團奔赴潮汕地區,深入探訪牛肉火鍋非遺工坊、彩瓷繡藝傳承基地及數字化物流企業,在一線調研中觸摸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揭示數字時代區域經濟與文化傳承的雙重路徑。在潮汕地區,非遺不再是塵封的記憶,而是活躍于鍋鼎、瓷釉與針線之間的生命力。實踐團從非遺技藝的守正創新展開,首日走訪仰中美術館、百師園與明德園,見證潮州彩瓷、潮繡、手拉朱泥壺等傳統技藝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觸摸非遺的“傳統內核”與“數字外衣”。調研中,團隊還向仰中美術館、百師園贈予紀念牌匾,搭建文化交流長效平臺。
緊接著,團隊也探訪了潮汕牛肉火鍋這一非遺美食與現代經營理念的深度融合。在潮牧牛火鍋城,從自建屠宰、冷鏈配送到終端銷售,構建起一條高效可控的產業鏈,并通過抖音、小紅書等數字化平臺實現跨區域品牌推廣。在蔡溪記非遺體驗館,團隊見證了科技如何為老技藝注入新活力:通過記錄老師傅手工數據并導入機械臂,實現牛肉丸標準化生產;與本地技校合作開發課程,將“全牛宴制作技藝納入教學,切實破解傳承難題。
圖為汕頭全牛宴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蔡偉勉接受團隊成員張韻然的采訪
圖為實踐團隊在蔡溪記非遺體驗館合影
當目光轉向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脈絡,數字化物流的轉型實踐成為調研的另一重點,團隊走進廣東華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探尋物流電商的數字化轉型之路,看到了中小電商物流企業以技術突破困局的生動實踐。面對行業價格戰與數字化高投入的雙重壓力,華翔公司沒有陷入低價競爭,而是以“技術+生態”破局:自主研發系統,實現訂單、倉儲、追蹤全流程電子化;通過大數據預判熱銷品類提前備貨,將跨境物流時效縮短至2-3天,并通過技術共享、校企合作等方式持續優化服務、降低成本,走出了一條“小而美”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圖為實踐團隊與華翔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圖為實踐團隊在廣東華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影
從火鍋到彩瓷,從物流到電商,潮汕地區正以開放務實的態度迎向數字時代。非遺傳承不再局限于師徒口傳,而是借助數據、課程、新媒體拓寬邊界;物流企業拒絕內卷低價,以技術賦能和資源整合提升服務體驗。
無論是文化傳承還是產業升級,唯有堅守本質、擁抱技術、連接人群,才能在變革中守住根脈、打開新局。潮汕味道、潮藝匠心、潮商智慧,正藉數字化東風,走出嶺南,飄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