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6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語潤巴渝興石柱,推普筑夢促愛國”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走進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普通話推廣活動,聚焦青少年語言能力提升與中老年群體語言需求,為鄉村振興注入語言動能。
15日上午,實踐團在華溪村“青少年之家”開設推普小課堂,以“漢字起源與發展”為切入點,結合動畫視頻和互動游戲,生動講解普通話的規范發音與實用價值。成員們設計“猜漢字”“繞口令接龍”等趣味環節,幫助孩子們在游戲中糾正方言發音,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終于說對這個‘繞口令’了,以后我要天天練,把每一個都說標準”一名四年級的小女孩在拿到繞口令挑戰獎勵后開心地說到。
7月15日,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重慶外語外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給小學生作普通話相關知識科普。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供圖
針對鄉村兒童安全教育需求,實踐團創新融合“語言+安全”教學模式,通過情景模擬演練,教授“火災逃生”“防溺水”等標準化自救術語,確保孩子們既能說準普通話,又能掌握關鍵安全知識。
7月15日,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小學生們在閱讀重慶外語外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分發的安全知識宣傳冊。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供圖
16日,實踐團走進華溪村主街,通過實地訪談與標準化問卷,系統調研各年齡段普通話使用情況,結果顯示,當地青年群體普通話普及率較高,但部分中老年村民因習慣方言,在對外交流、就醫辦事時存在障礙。為此,實踐團設計“方言轉譯挑戰”活動,將生活中的高頻詞匯編成“方言-普通話”對照卡片,邀請村民們參與“你說我譯”互動。運用游戲化教學,提升中老年使用普通話的意愿,使其體會普通話在拓展社交、獲取信息方面的價值。活動緊扣當地鄉村旅游、電商發展對普通話技能的迫切需求,助力村民掌握實用語言能力,為經濟發展注入語言動能。
7月16日,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重慶外語外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與村民開展“方言轉譯挑戰”。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供圖
7月16日,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重慶外語外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引導村民做普通話調查問卷。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西方語學院/供圖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夯實了普通話基礎,更幫助中老年村民打破了方言溝通的壁壘,讓大家真切感受到普通話在日常交往、信息獲取以及鄉村旅游、電商發展中的實用價值,有效激發了村民主動學習普通話的熱情,為鄉村注入了語言賦能的新活力。隊員們表示,將繼續探索“語言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讓普通話成為促進城鄉融合、助力產業發展的“無形橋梁”。
(通訊員 范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