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夕陽紅·溫暖在行動”
西南石油大學志愿者赴聚康嘉和頤養社區養老院愛心活動
2025年7月14日,西南石油大學“桑榆未晚”志愿服務隊的9名同學走進綿竹市聚康嘉和頤養社區養老院,開展為期7天的“關愛夕陽紅”主題實踐活動。通過生活照料、情感陪伴、文娛互動等形式,志愿者們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團隊成員(高云,魏星,謝世林,何煜楊,楊春雨,吳小燕,黃思齊,王佳琦,潘富智)
深度陪伴顯真情:
活動期間,志愿者們分組為老人們提供了細致入微的服務:每日清晨分組協助老人用餐、整理房間、修剪指甲等日常護理,特別設立“清晨問候”服務,每日為失能老人讀報、梳頭。開展“一對一”陪伴聊天,聆聽老人講述人生故事;計算機專業學生一對一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機基礎功能;陪同老人一起使用電子設備看電影,做健身操。“孩子們的陪伴使我更加開朗”,83歲的張爺爺激動地說。志愿者們通過多天與張爺爺交談,打開了張爺爺的心扉。
院長表示:“大學生志愿者的到來,給老人們帶來了久違的歡聲笑語,這種精神層面的關懷尤為珍貴。”

圖為陪同老人下樓曬太陽
王佳琦供圖

圖為幫助老人整理床鋪
楊春雨供圖
注(因養老院隱私原因,不便于拍老人正臉照片)
代際交流促成長:
舉辦手工課堂,教老人制作香囊、剪紙等傳統手工藝品;與老人暢談往事,了解過往生活;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調研,形成調查報告。“老人們的人生智慧讓我們深受啟發,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財富。”志愿者隊長高同學感慨道。活動期間,有2名同學因此確立了從事老年社會工作的人生方向。
調查報告顯示76%老人需要陪伴。志愿者小王的日記片段:“當劉爺爺攥著我的手說‘明天還來嗎’時,我突然理解了數據的意義”。
志愿者感悟:
“沒有智能設備、沒有大數據分析,有的只是緊握的雙手和專注的傾聽——這正是當代養老最稀缺的資源”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親手為老人泡的一杯茶、耐心聽完的一段嘮叨,依然有著AI無法替代的溫度”
社會反響:多方點贊暖心行動
養老院工作人員表示:“學生們帶來的不僅是服務,更是年輕視角的創新思路。”
養老院老人表示:“學生的關愛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充實”。
綿竹市聚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評價:“在為期一周的志愿服務中,桑榆未晚隊的同學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積極參與老人日常照料、陪伴交流及活動協助等工作。其態度熱情、耐心細致,展現了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贏得了老人們及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
院長表示:“大學生志愿者的到來,給老人們帶來了久違的歡聲笑語,這種精神層面的關懷尤為珍貴。”
團隊將持續推進:
1.與養老院共建“智慧養老實驗室”,持續優化產品;
2.開發適老化智能設備使用教程視頻系列。
團隊收獲:
情感共鳴:通過傾聽老人的人生故事(如抗戰經歷、職業歷程),深刻理解老齡化社會現狀,增強代際共情能力。
服務意識:從“完成任務”到“主動關懷”,成員學會觀察老人未言明的需求(如一位失語老人通過手勢請求幫忙整理衣服)。
總結與建議
經驗總結:
老人更需“持續性陪伴”,單次活動效果有限。
改進建議:
1.與養老院建立長期結對機制;
2.增設“代際溝通”主題工作坊。
新聞聯絡
聯系人:魏老師
聯系電話:13518278317
電子郵箱:2161415312@qq.com
通訊員: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