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追尋天地之光,唱響魚米之歌
8月1日到8月31日,湖南師范大學“追光·天地魚歌”團隊奔赴長沙市望城區,開展為期一個月暑期社會實踐。湖南師范大學原創話劇《天地魚歌》入選 2025 年“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第一批劇目(長劇)名單,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立項資助,成為 36 部受資助劇目之一。團隊依托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把話劇打造成一門“行走的大思政課”,并借助舞臺演繹的藝術形式,鮮活呈現了劉筠院士及其團隊科研報國、造福人民、甘為人梯的傳奇人生。
《天地魚歌》并非一時之作,它是師生深耕本土文化沃土、聚焦火熱時代生活的集體結晶。師生們深入劉筠院士的故鄉,大量研讀一手史料,走訪相關人物,將科學家“心懷國之大者”的擔當、“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堅韌與“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求實,轉化為劇本中有血有肉的生命敘事。劇本既忠實于科學家的奮斗史,又賦予其戲劇的藝術感染力,使劉筠院士“讓國人吃上魚”的畢生追求躍然臺上,為科學家精神的具象化傳播提供了堅實載體。它以深厚的人文關懷,展現了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根據專業特長和實踐需求,團隊下設導演組、演員組、場記組、道具組、宣傳組和化妝組各組分工明確又緊密協作。為保障劇本內容和舞臺演出科學無誤,團隊不僅組織了專題劇本研討會,還專門前往湖南師范大學農業農村部鯉鯽魚遺傳育種中心展開實地調研。9月1日晚,話劇《天地魚歌》在湖南師范大學勵德樓成功預演,此次演出不僅是項目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標志著該作品在藝術表達和舞臺呈現上的階段性成熟。
作為優秀舞臺藝術作品,該劇以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在學生們心中播撒下心懷祖國、勤勉奮進的火種,他們的知識視野、價值觀念與精神世界皆深受其養分潤澤,綻放出別樣芳華。專業技能提升之外,文化素養、審美水平、溝通表達能力等也得到全面鍛煉,這讓他們能夠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為自身職業發展開辟廣闊道路。同時,該劇的創作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學校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領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利于推動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該劇巧妙將魚類養殖、繁殖等科學知識融入跌宕起伏的劇情之中,觀眾在欣賞精彩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提升了科學素養,為推動全民科學普及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劇中劉筠與家人之間的聚少離多、對學生的關心培養、與漁民的深厚情誼等情節,觸動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情感弦,這種情感共鳴,為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奠定情感基礎;在當下多元文化交織的社會環境中,話劇鼓勵大家在各自崗位上腳踏實地、努力奮斗,用實際行動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
《天地魚歌》以文化為根,以創作為徑,以實踐為爐,生動詮釋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真諦。它不僅是湖南師范大學深耕育人沃土、創新思政實踐形式的生動縮影,更為探索新時代“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如何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科學家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具有標桿意義的“湖南師大方案”。項目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耕這一模式,期待更多青春之歌在時代的田野里嘹亮唱響。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