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豐富轄區青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青島大學環境與地理科學學院“童心相伴,童赴未來”實踐團隊聯合張家樓街道于8月15日開展了一系列特色課程。
一、靜聽自然聲,漫游知識海 本次活動,我院成員們利用專業知識,結合張家樓當地特色,為張家樓街道的孩子們帶來一堂精彩的知識課。從身邊郁郁蔥蔥的古木,到地球的漫漫演化之路;從簡單輕松的日常化學小知識,到張家樓燦爛多彩的歷史文化......
“大家知道最長壽的是哪種樹嗎?”“那么,大家還知道森林的哪些用途呢?”環境和地理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我們的課程設置自然也要貼近生活。長壽的銀杏是從什么時候聳立在地球上的?我們又能為珍稀樹種的保護貢獻什么?在小提問的背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化作春風微雨,澆灌了一個又一個年幼的心田。孩子們求知的眼眸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滿懷憧憬地望向新鮮的世界,也燃起了我們志愿者的教學熱情。
二、以法律為盾,對霸凌說不 法學院的志愿者選擇了與孩子們日常生活最貼近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授課內容,將“校園霸凌”這一社會熱點話題作為切入點,教會孩子們什么是校園霸凌,以及如何預防、保護自己。通過本次授課,孩子們幼小的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
三、巧手剪非遺,布絹開青花 在一系列動腦的知識結束后,志愿者又展開了膠南剪紙、傳統蠟染的動手工藝。承載了古往今來的美好祝愿的小小的剪紙,也在孩子們的創意下開出了嶄新的花。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得以出現。
同時,另一項傳統非遺——扎染也讓孩子們驚艷又好奇。用簡單的皮筋將布緊緊地扎起來,浸入染缸,圖案精美的扎染就這樣制作成功。看著被傳統非遺文化深深吸引的孩子們,實踐團成員心中充滿自豪。
四、情緒巧社交,游戲喚童真 來自師范學院的志愿者們為孩子們解讀情緒的秘密,以及社交小技巧,幫助孩子們懂得團結的力量。一盒很重很重的牛奶要如何用一根手指抬起來呢?答案是許多人一起,這就是團結的意義。此外實踐團成員為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為孩子們講解了什么樣的紙飛機飛的最遠最高,讓孩子們投身到游戲過程中。
實踐團們運用所學知識,不僅給孩子帶來了知識與快樂,還秉承著“知行合一”的奮斗精神,發揮實踐能力,培養實踐團隊的專業能力和責任心,以青春的星星之火,點燃社會的火炬。(作者:程鳳、俞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