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素白團扇浸入斑斕漆液,水中瞬間綻放出流動的星河。在“小彩虹小候鳥”兒童成長賦能夏令營的第四日活動上,26名小朋友親手體驗了非遺項目“漆扇制作”,以千年漆藝為媒介,在方寸扇面上書寫屬于自己的色彩傳奇。
作為“融•啟航周”系列非遺體驗的重要環節,本次活動緊承周三“雙向溝通”主題課程,將人際互動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藝術實踐。指導老師以“漆與水的對話”為引,生動闡釋了漆扇工藝的精髓:“大漆入水不沉,通過點、甩、劃等手法,讓不同色彩在水中交融碰撞——這就像人與人的溝通,需要彼此傾聽、呼應,才能創造和諧之美。”孩子們凝神觀察漆液在水面舒展的軌跡,領悟傳統工藝中蘊含的東方智慧。
在主講老師邵佳勵與副講老師花榕檀的指導下,孩子們化身小小漆藝師。挑選心儀色漆滴入水中,凝神觀察色彩流動滲透的自然韻律;輕提團扇覆于水面,瞬息吸附轉印出獨一無二的紋理。“看!我的扇子像極光!”“我的像海底珊瑚!”創作臺前驚嘆四起,孩子們興奮分享成果,在流動的漆色中深化了對周三“溝通小宇宙”課程的理解。活動全程貫穿協作精神,社工引導孩子們互借工具、共護操作環境,讓千年漆藝課堂成為踐行雙向溝通的生動舞臺。本次漆扇活動作為繼“花草燈”非遺實踐后的第二場非遺體驗活動,持續以“可觸摸的文化”增強兒童民族認同。
一名參與活動的孩子高舉作品感嘆:“原來水和漆也能‘好好說話’,合作出這么美的圖案!”——稚嫩的感悟印證了項目“素質培育為核心”的設計初心。隨著漆扇作品懸掛晾干,“融•啟航周”非遺體驗板塊圓滿落幕。(邵佳勵 馮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