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至21日,浙江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星火普惠,信啟未來”共同富裕觀察團先后走進麗水青田縣華僑總部大廈、浙江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鋼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青田農商銀行總部等,循著“發現問題-調研深挖-破解路徑”的脈絡,探索山區縣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的奧秘。從政府、銀行、保險公司的“風險共擔機制”,到資金真正投入企業后的“實干圖景”,這場調研不僅見證了金融創新的實踐成果,更讀懂了黨建引領、多方協同的深層邏輯。共同富裕從來不是單個人、單個企業或單個機構的單打獨斗,而是各方攜手前行、合力托舉的深層聯結。
“星火普惠,信啟未來”共同富裕觀察團走入青田魚稻田共生實踐基地
問題直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梗阻”
改革開放以來,“以先富帶動后富”的中國式特色經濟發展理念指引我們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美好生活奠定堅實基礎。而在山區縣,在黨的領導下,讓中小微企業先“活”起來,拓崗增收,“以先富帶動后富”,便是實現山區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徑。
近年,農業、制造業的中小微企業所面臨的發展動力不足問題尤其突出,“融資難”“融資貴”逐漸成為制約山區縣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星火普惠,信啟未來”共同富裕觀察團將目光聚焦至我國人均存款最高的——麗水市青田縣,探討山區縣“先富帶動后富”的秘訣。
青田縣地處浙南山區,雖然中小微企業密集,涵蓋種植業、制造業、僑貿等多個領域;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環境使其產業分布主要以第一、第二產業為重。擔保不足的中小微企業,資金“到手難”“落地難”,為此,觀察團走訪了青田當地多家民營企業。
浙江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討論現場
浙江碧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洪碧偉坦言,農業項目周期長、不確定性風險高,傳統貸款模式下常被“拒之門外”,科技賦能農業的夢想嚴重缺乏資金支持;而鋼一控股集團作為制造業企業,與觀察團交流的過程中也點明:原材料漲價導致流動資金緊張,但貸款時擔保費用高且貸款額度有限,導致擴產計劃一再被迫擱置。
鋼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討論現場
同時,觀察團在華僑總部大廈時,多位僑商創業者提到:海外資金回流周期長,國內融資對信用記錄、經營數據的要求嚴苛,“輕資產、缺抵押”的中小微企業往往陷入“想貸貸不到、能貸成本高”的僵局。
想以“先富帶動后富”,以大基數的中小微企業帶動就業增收,破除“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之一。
調研深挖:多方合力的“破解之道”
帶著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觀察團與青田縣黨、團組織,及企業代表、銀行、擔保公司等角色深度對話。在“才聚僑鄉·智匯青田”共富研討會的現場,觀察團和青田縣黨組織深入探討山區縣發展新思路。黨建引領下,青田縣科技局、金融中心、農商行等機構人員共聚一處,串聯起政企協同的智匯網。隨著科技小站的落地,共同富裕的種子在黨建澆灌的土地里生根發芽。
本次調研通過黨建引領、多方合力的模式,拆解“政保共擔貸”進行風險共擔、高效融資的底層邏輯。青田農商銀行總部,觀察團與金融部總經理和項目經理圍桌而坐、深入交流,了解到“政保共擔貸”是青田農商銀行與政府共同打造的一項創新型金融產品,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分擔風險提供低擔保費率,降低企業貸款準入門檻,部分企業還可享受費用減免等優惠政策。
“才聚僑鄉·智匯青田”共富研討會現場
政保共擔貸的核心機制是“風險共擔,激活企業”。通過創新性聯動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力量,采用動態資金池模式為企業貸款進行風險擔保。不限企業貸款資金具體經營用途、簡化貸款流程、加速資金落地和成果轉化,為共同富裕注入金融“活水”。
路徑優化:從“知者少”到“用者便”
“政保共擔貸”雖已初見成效,但產品宣傳不足、覆蓋不廣的問題仍然橫亙在“政保共擔貸”優化發展的路徑中。
本次宣傳采取“線上+線下·雙線共行”的模式。在青田農商銀行和青田縣政府等多方力量的配合下,觀察團以短視頻形式精確介紹青田縣“政保共擔貸”的運作模式,以虛擬媒體的力量擴大傳播。
除此之外,觀察團走進青田縣方山鄉,與鄉親們面對面開展關于“政保共擔貸”的宣講。從政策概述、政策優勢、政策成果到政策意義全方位講解“政保共擔貸”。旨在加大政保共擔貸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讓更多小微型農業企業真正了解到這項踏實的惠民政策。
“星火普惠,信啟未來”共同富裕觀察團于方山鄉宣講活動合影
不斷優化“政保共擔貸”運作模式是該惠民政策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針對農業、制造業的不同風險特征,觀察團將聯合青田農商銀行等產品參與方,共同研討針對農業企業及工業企業的個性化產品合同。并考慮是否引入一定程度的市場機制,進一步分化風險,打造更加健全的貸后管理機制,使這項政策形成健康、穩定的共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