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江蘇省如東縣田間地頭的夏季富硒玉米迎來豐收。在這個充滿喜悅的季節,“硒”望工程社會實踐團隊不僅收獲了來自如東縣村民張友新飽含深情的聯名感謝信,其推動的“硒望工程”項目更于近期成功入駐該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標志著這一源于田野實踐的科技助農項目,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與資源支持。
一、從鄉土實踐到農民信賴
今年7月5日至11日,“硒”望工程團隊深入如東縣綠野富硒玉米專業合作社,開展了為期7天的科技助農實踐。團隊核心任務是將科學的玉米補習方法引入田間地頭。通過集中培訓、田間示范和入戶指導,團隊向近130名合作社成員及種植戶系統推廣了富硒玉米標準化種植技術。
二、來自田野的溫暖認可
實踐尾聲,恒興村受益村民代表向團隊遞交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聯名感謝信。信中質樸的文字,表達了對團隊傳授技術、助力增收的由衷感激,成為檢驗實踐成效最動人的注腳。
三、入駐雙創園開啟新篇
基于扎實的成果和顯著的社會價值,“硒望工程”項目也成功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這一平臺將為項目提供包括辦公空間、創業導師指導、資源對接等在內的系統性孵化支持。
入駐雙創園,意味著“硒望工程”從一次成功的暑期社會實踐,升級為具備持續運營能力和產業化探索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為未來深化科技助農、服務鄉村振興搭建了更堅實的橋梁。
此次科技助農實踐,“硒”望工程團隊推廣的標準化富硒種植技術在合作社逐步落地,部分樣品檢測顯示硒含量顯著提升。來自如東縣村民情真意切的聯名感謝信是團隊服務獲得基層認可最溫暖的見證;而項目成功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則為“硒望工程”從暑期實踐邁向可持續運營、深化科技興農服務提供了關鍵的平臺支撐和資源保障。從田間地頭的技術落地生根,到創新創業平臺的孵化賦能,“硒望工程”團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大學生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智慧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
文字來源:李俊洋
圖片來源:李捷、施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