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石榴”志愿隊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某快遞站點及某餐廳內開展了一場以“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宣傳推廣”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面對面交流與資料展示,向快遞從業人員及餐廳工作人員介紹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增強公眾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上午,志愿者首先到達快遞站展開宣傳。在快遞站,實踐人員通過準備的資料和圖片,為快遞站工作人員和一位取件的中年男士介紹少數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舞蹈動作風格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民俗傳統。隨后,志愿者來到了同區的某餐廳,通過分享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向餐廳內的工作人員展示了少數民族繪畫藝術,包括所使用的天然顏料、特殊技法以及作品中所蘊含的民族情感與文化敘事。

實踐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對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了解有限,認知多停留在模糊印象層面,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理解。針對這一現象,志愿者采取直接溝通與可視化資料輔助的方式,有效傳遞了相關文化內容,初步拓寬了受眾的文化視野。
活動中也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快遞站宣傳后,一位取件的年輕女士表示出強烈的興趣,主動詢問了許多關于少數民族的舞蹈種類和表演形式等,并表達了希望親眼觀看相關表演的愿望。該案例反映出合適的宣傳方式可以發現社會公眾對少數民族文化存在顯著的好奇與接納意愿。

為更全面了解公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知現狀,志愿者還設計了訪談環節,問題涵蓋認知程度、了解渠道、興趣點與未來期望等方面。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僅通過電視媒體偶爾接觸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對其具體藝術形式和文化背景了解不深。被訪者普遍表現出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認為其藝術形式獨具魅力,并希望借助現場演出、展覽及多媒體資料等多種途徑進一步了解。
本次實踐活動志愿者留存了現場宣傳的照片及記錄手賬,其中涉及少數民族音樂特點、繪畫技法等關鍵內容,為后續宣傳提供了初步素材。
通過面對面的講解與資料展示,快遞站及餐廳的工作人員及顧客對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及繪畫藝術有了初步認識,部分參與者表達了進一步了解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參與者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與理解,也顯示出當前民族文化傳播中所面臨的認知空白問題。活動有效地在基層工作場景中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豐富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對話內容,為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在城市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傳播提供了小型化、場景化的實踐案例。今后可進一步利用多種傳播媒介與互動形式,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文化傳播效果,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在更廣泛群體中的認知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