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郭珊瑋 神綺悅)在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美育理念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藝瀾阜夢”實踐團今年盛夏再度啟程,深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開啟了一場藝術賦能鄉土、美育浸潤人心的深度實踐。
深入社區,銀齡關懷傳遞非遺溫度
實踐首站,團隊扎根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阜寧縣林海社區。基于前期與社區書記李愛娟的深入交流及扎實調研,針對社區老年群體突出的健康養生需求,精心策劃了“艾草養生錘”非遺手工藝公益課堂。此外,團隊還細致探訪了長者食堂、阜寧一縷陽光志愿者協會等場所,為后續長期化、精準化的藝術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圖1-藝瀾阜夢實踐團與林海社區居民合影
圖2-社區居民綻開笑顏
深耕校園,美育種子播撒革命沃土
在阜寧縣羊寨鎮中心小學,團隊以“紅色傳承”與“非遺新生”為雙翼,打造沉浸式美育課堂。“訪紅色記憶,繪心中英雄”主題繪畫課上,成員們引導孩子們執起畫筆,將厚重的革命歷史化作筆尖可觸可感的英雄形象,讓紅色基因在童真繪作中悄然扎根。緊隨其后的“非遺剪紙:指尖傳承文化記憶”課程,則巧妙結合鹽城岡西剪紙特色,探索“藝術+科技”活態教學,使古老技藝在數字賦能中煥發新趣。
圖3-開展紅色文化課堂
圖4-藝瀾阜夢實踐團與孩子們合影
創意工坊,多維探索激發青春潛能
面向阜寧縣陳集中學的學子,團隊精心設計了兩大創意工坊。“卡紙筑夢夏境,創意解鎖維度”工坊以卡紙為媒,鼓勵學生們在幾何分割與色彩碰撞中,構建心中獨特的夏日自然景觀,開啟對空間美學的深度探索。而“草木為媒,拓染心靈”植物拓染課,則引導青年學子在一錘一印的敲打間釋放壓力,讓草木的天然形態與色彩永恒定格于布帛之上。
圖5-藝瀾阜夢實踐團與中學生們合影
圖6-植物拓染美育課堂作品展示
此次“藝瀾阜夢”阜寧之行,是一次青年藝術力量與鄉土需求的深情對話。團隊以扎實的調研為基,以多元的藝術為橋,將非遺的溫度、紅色的信仰、自然的療愈、科技的活力與墻繪的斑斕,深情編織進阜寧社區的銀齡歲月與鄉村校園的成長脈搏。所到之處,課程收獲居民與師生的廣泛贊譽,作品贏得村民的交口稱許。青年學子們以藝術為犁,深耕鄉土,不僅踐行了服務社會的青春誓言,更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刻下了屬于東大藝苑人的獨特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