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性育微光,青藤向陽”大學生志愿者團帶著精心準備的“初中生性安全教育”課程走進南京市溧水區蟹塘社區,以生動互動的方式,為當地初中生送上一堂成長必修課。青春期的懵懂困惑、身體變化遭遇的網絡謠言,都在這堂課程中得到科學解答。
身體密語,生長如歌
“男生遺精是‘臟東西’嗎?女生月經初潮要害怕嗎?”課堂伊始,志愿者便拋出直擊孩子們困惑的問題。結合動畫短片與清晰的人體結構圖,他們細致講解:男生睪丸增大、遺精是正常發育表現,女生乳房發育、月經初潮是成長的信號,“就像小樹抽枝、花朵含苞,每個人的發育節奏不同,不必焦慮”。隨后,志愿者進一步解析生殖系統功能——男性睪丸產生精子、分泌激素,女性卵巢排卵、子宮可孕育胚胎,讓同學們對身體變化不再感到神秘。
情緒潮汐,溫柔拆解
“被同學嘲笑個子矮,突然就很生氣;考試沒考好,一整天都不想說話……”這些青春期的“情緒小風暴”,在“心靈成長”環節被志愿者們一一拆解。
嬉游傳緒,妙法同探
接下來是本次活動最生動的環節:志愿者帶領大家玩起“情緒傳遞”游戲。同學們分組用肢體動作傳遞“憤怒”“難過”“開心”等情緒,由最后一位同學猜測情緒。隨后,志愿者順勢分享調節情緒的“小妙招”:寫日記傾訴內心想法、和信任的人(家人、朋友、老師)談心分享感受,也可以通過深呼吸、運動等方式釋放壓力。
青澀情愫,明晰導航
“對異性有好感是喜歡嗎?”面對這一敏感問題,志愿者笑著打比方:“這就像看到好看的花會多看兩眼,但不一定要摘下來。好感是青春的萌動,而愛情需要承擔責任,現在的我們更該專注于自身成長!”一番話讓同學們恍然大悟,成功理解有好感不等同于愛情。“有人故意碰你的隱私部位,怎么辦?”“收到奇怪的騷擾信息,要怎么做?”在“安全守護”環節,志愿者的提問讓課堂瞬間安靜,自然引入對性騷擾多樣形式的介紹。志愿者為同學們列舉性騷擾的多種形式:強行擁抱、講黃色笑話、持續跟蹤,甚至網絡上的色情信息,都是“隱形的危險”。“遇到這些情況,記住三步:躲遠點、大聲說‘不’、告訴信任的人!”
打破標簽,自我綻放
“男生必須學理科?女生只能當家庭主婦?”黑板上貼滿的“刻板印象便利貼”,成為“價值引領”環節的“靶子”。這是本次活動的另一個亮點——打破性刻板印象小游戲。同學們將黑板上的刻板印象撕下,并貼上自己的想法。同學們爭先恐后地上前,撕下“男生不能哭”“女生學不好數學”等標簽,貼上“做自己人生的大女主”“男生也可以哭”等觀念。“性別平等不是讓大家變得一樣,而是尊重差異!”志愿者舉例說道,“女生可以當工程師,男生也能做護士,職業選擇只看個人興趣和能力。”
微光引路,向陽生長
從身體變化到情緒管理,從安全防護到性別平等,這堂課程像一把鑰匙,為初中生打開認知成長的大門。性教育從來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而是幫助孩子認識自我、保護自我、尊重他人的“人生基礎課”。它的目的,是讓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在困惑時不迷茫,在危險前不慌亂,在偏見中不盲從,最終成長為身心健康、內心強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