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者:楊智涵,楊博棟,葛豐,樊俊博,馬格楠,關昊,馬銘浩,徐汶浩,鄧皓源,史明柯,竺伯堯,潘豪杰,臧浩宇
在2025 年 6 月 18 日,為了讓紅色文化浸潤鄉村孩子的心靈,我們精心籌備的紅色文化社會實踐在此拉開帷幕,不同于傳統的室內宣講,此次社會實踐將小學門口化作紅色精神的鮮活傳播陣地,用一張張承載歷史的宣傳單頁、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紅色故事,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崢嶸歲月的時光之窗。
早在社會實踐開始前一周,我們便開啟了緊張的籌備工作。大家深入圖書館、檔案館,查閱大量紅色文獻資料,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先輩事跡和歷史事件。負責設計的伙伴反復打磨宣傳單頁,從文字排版到插畫繪制,都力求以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紅色文化。社會實踐當天,天剛蒙蒙亮,我們就來到小學門口,支起色彩鮮艷的宣傳展板,展板上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的標語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整齊擺放的宣傳單頁,像等待出征的士兵,每一頁都印著精心挑選的內容,從長征途中的感人瞬間,到小英雄雨來的機智勇敢,搭配上充滿童趣的手繪插畫,仿佛在無聲地呼喚著孩子們的目光。
社會實踐正式開始后,我們熱情滿滿地穿梭在人群中。“小朋友,快來看一看,這里有好多英雄故事!” 我笑著將宣傳單頁遞給剛走進校門的小女孩。小女孩睜著好奇的大眼睛,指著單頁上王二小的插畫問道:“哥哥,這就是那個幫八路軍放哨的小英雄嗎?” 我蹲下身,耐心地講起了王二小把敵人引入埋伏圈的英勇事跡,小女孩聽得入神,周圍幾個孩子也被吸引過來,圍在我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問。“哥哥,那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吃什么呀?”“他們走那么遠的路,腳會不會很疼?” 孩子們充滿童真的問題,讓現場氣氛愈發活躍,紅色精神的種子也在這一問一答中悄然種下。
紅色故事講述環節更是將社會實踐推向高潮。我們在小學門口的空地上圍成一圈,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坐在中間,眼神中滿是期待。“1935 年 1 月,方志敏不幸被捕,在陰暗潮濕的監獄里……” 我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講述著方志敏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故事。當說到方志敏在信中深情地寫道 “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時,不少孩子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他們被方志敏對祖國深沉的熱愛與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深深打動。而在講述趙一曼的故事時,我們通過模仿敵人的威逼利誘和趙一曼堅定不屈的回答,讓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家長們原本匆忙送孩子上學的腳步也紛紛停下,加入到聆聽的隊伍中,現場不時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
此次社會實踐取得了遠超預期的顯著成果。活動結束后統計,我們共發放宣傳單頁 100余份,不僅覆蓋了大部分學生,許多周邊村莊接送孩子的家長也拿到了宣傳單頁。孩子們回到家后,紛紛化身 “小小宣講員”,拉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手,講述自己學到的紅色故事。四年級的王宇軒甚至在自家院子里,給鄰居家的小朋友們當起了 “小老師”,重現我們講述的故事場景。
孩子們在此次社會實踐中的成長與收獲更是令人欣慰。五年級的李雨桐緊緊攥著宣傳單頁,眼中閃爍著光芒:“以前只在課本上看到過這些英雄的名字,今天聽了你們講的故事,我才知道他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付出了那么多,我以后也要像他們一樣勇敢,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曾經對歷史提不起興趣的三年級學生王浩,活動結束后一直追著我們詢問紅色書籍的推薦。如今,他的書包里總是裝著一本《小英雄的故事》,課間休息時也常常捧著書看得入迷。在孩子們心中,革命先輩不再是書本上遙遠的符號,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值得敬仰和學習的榜樣,愛國愛黨的情懷如同春日里的幼苗,在他們心中茁壯成長。
這場在原陽縣姚村小學門口開展的紅色文化社會實踐,以最質樸、最接地氣的方式,讓紅色精神走進了鄉村孩子的生活。小小的宣傳單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動人的紅色故事,傳遞著永恒的精神。相信紅色文化的力量將如星星之火,照亮這些鄉村學子前行的道路,激勵他們在成長的征程中奮勇拼搏,讓紅色薪火在校園內外、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