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韶山毛澤東同志銅像廣場前,七月驕陽灼灼,銅像巍然矗立,肅穆莊嚴(yán)。我站在隊伍中,看著兩位隊首獻(xiàn)花者持著花籃,緩步上前,輕輕放于基座旁。抬頭仰望,10.1米高的偉岸身軀(象征新中國誕辰10月1日)在烈日下泛著沉靜的金芒,基座4.1米(代表主席為黨奮斗的41載歲月),連同基座鐫刻的"為人民服務(wù)"五個大字,無聲訴說著一種永恒的高度——那是以人民為信仰的豐碑。
烈日之下,銅像的目光如炬火穿透時光——那不是石材的冷光,而是一種熔鑄了理想與堅定的灼熱。他遙望的遠(yuǎn)方,曾經(jīng)破碎的山河,而今已是稻浪千重的盛世。這目光里藏著井岡山的星火、長征路的風(fēng)雪,藏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錚錚誓言,更藏著一位詩人革命家對神州大地最深沉的凝視。
當(dāng)無數(shù)花束如赤子之心層層簇?fù)碓阢~像腳下,我胸腔中一股暖流奔涌,仿佛觸摸到民族血脈深處那奔流不息的紅色基因——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河床。在瞳孔熔鑄的銅色光芒里,我們讀懂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預(yù)言,讀懂了天安門城樓上震顫世界的宣言,更讀懂了"人民萬歲"背后山河同頻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