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藍海探楫調研團赴青島市瑯琊鎮開展實地考察,聚焦文旅融合發展戰略,重點調研漁家樂運營、瑯琊臺景區聯動與文化資源轉化情況,深入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清晨的海風拂過膠州灣,藍海探楫調研團一行抵達青島市瑯琊鎮王家臺后村,開啟了鄉村振興主題調研。作為以海洋旅游為特色的沿海村落,王家臺后村依托地理與文化優勢,積極推動民宿產業與漁家文化融合,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文旅驅動的發展新路。
團隊首先對村內規模化民宿集群展開系統走訪。據統計,該村現有民宿106家,占全村總戶數的58%,年均接待游客量持續增長,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漁家旅游接待體系。調研發現,當地民宿不僅在數量上初具規模,更在經營形態上呈現多元化特征——從家庭式運營到品牌化打造,不同類型民宿共同構建出層次豐富的住宿體驗產品。
一位漁家樂經營者在訪談中介紹:“我們不僅提供住宿,還推出趕海體驗、漁家宴、手工制作等特色項目,讓游客住下來、玩得好。”團隊成員注意到,不少民宿在裝飾設計中融入了鮮明的海洋元素和傳統漁家文化,如貝殼工藝品、老漁船構件、漁民畫等,極大增強了地域文化氛圍和游客體驗感。更值得注意的是,民宿與當地漁家宴實現深度融合,形成“住漁家、吃海鮮、體驗漁事”的一站式旅游線路,有效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升消費水平。
在參觀調研過程中,調研團還向附近村民發放了調研問卷,具體調查海洋旅游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距調查問卷與實地采訪顯示,海洋旅游業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核心驅動力,實現收入增長與結構優化雙重突破。43.12%的受訪者提出近三年家庭年收入顯著增加,31.19%的受訪者提出收入略有增,合計占比74.31%,說明藍色經濟對收入提升的拉動作用明顯。從增收幅度看,52.29%的受訪者從事旅游業后年收入增加1萬-5萬元,13.76%的人增加5萬-10萬元,11.93%增加10萬元以上,驗證了海洋旅游業的增收價值。

圖為藍海探楫調研團發放調查問卷。石俊鑫供圖
午后,團隊前往瑯琊臺景區開展考察。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瑯琊臺以徐福東渡文化為核心,整合周邊漁家樂、龍灣海水浴場等資源,構建“景區+漁村+浴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景區工作人員蕭女士和張女士向調研團詳細介紹了徐福遺址與廟宇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現狀,強調文化資源在吸引中日韓游客方面的獨特優勢。“有淡季和旺季的區別,但是并不明顯。很多游客或當地人都會來拜龍王爺,這并不需要什么特定節日才來參觀,”景區負責人張女士指出,“咱們瑯琊臺景區有這自己的旅游線路,與附近漁家宴進行聯通,順著這條路走,前面就是海水浴場,大家玩得方便。”

圖為藍海探楫調研團打卡瑯琊臺。翟艾供圖
調研途中,團隊成員石俊鑫與張女士、蕭女士在景區合影,記錄下這次多方協作、共話鄉村振興的實踐場景。大家一致認為,瑯琊鎮以文化為魂、以民宿為載體、以景區為龍頭,打通了“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為沿海地區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圖為藍海探楫調研團與當地工作人員合照。翟艾供圖
夕陽西下,團隊結束了一天的調研。此次瑯琊之行,不僅讓團隊成員直觀感受到文旅資源整合帶來的鄉村活力,也更深入理解了文化傳承、產業創新與村民參與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未來,團隊將結合調研所得,進一步總結提煉可推廣的實踐模式,為區域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