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潤人心,律沁鄉鄰”以法律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實踐報告
一、活動背景與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明確要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淮北師范大學“相城法語,潤澤青禾”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在此背景下緊聽時代號音,將社會主旋律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深入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據了解該鎮在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此后一直鞏固脫貧成果且群眾的法律基礎和法律意識都較為薄弱。志愿服務隊的成員以此為突破點,致力于從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服務、調研法治現狀三個方面出發用法律的力量助力百善鎮打好家鄉振興的翻身仗。
二、實踐準備
“相城法語,潤澤青禾”志愿服務隊的同學與百善鎮道口小學及三個行政村村委會提前溝通,了解了當地網絡詐騙、田地糾紛等法律薄弱點與兒童法律安全意識欠缺的普法著重點。志愿服務隊的同學以此為基礎確定了活動的詳細方案。針對調研需求,志愿服務隊的同學精心準備入戶普法的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及校園普法的宣傳冊、普法小禮品,并根據常見法律問題進行集中備課和模擬訓練。
三、實踐過程
“相城法語,潤澤青禾”志愿服務隊的成員首先深入百善鎮村落,通過逐戶走訪、答疑解惑的方式向農戶傳遞更多法律常識。在入戶中一份份的調查問卷答出了農戶的需要。針對新時代下百善鎮農戶土地糾紛的土地所有權問題、承包合同問題、征地問題。志愿隊同學不僅僅翻出隨身攜帶的民法典,用法條解疑惑,更將行動化在實踐中,幫助農戶找到切實有用的解決方法。針對生活中頻頻發生的網絡詐騙事件,志愿隊結合實地案例和法律條例,力求以最簡潔的方式向農戶傳遞防詐反詐及取證維權的法律知識。在校園普法時,志愿服務隊的同學使用教學課件以學生易懂的視頻、圖片、生活案例混合著法律條例向學生們傳遞法律安全意識。在講課前志愿服務隊用宣傳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解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鼓勵未成年人依法維權,也讓學生們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學會保護自己。聚焦與學生日常生活、安全息息相關的主題,讓法律知識潛移默化的進入學生們的日常行為中。經過幾天的努力,學法用法的勢頭在百善鎮不斷壯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也煥發著新的蓬勃生機。
四、主要成果與展望
在活動期間,普法覆蓋面廣,累計有效回收問卷160余份。以此初步掌握了當地群眾的法律知識水平、主要法律需求領域以及對普法形式的偏好,為后續研究和精準普法提供了數據支撐。并且群眾中反映良好,群眾參與熱情度較高,活動“接地氣“”聽得懂“”用得上“是百善鎮人民最真實的反饋。在志愿服務隊的同學活動尾聲時法律服務實效初顯,志愿服務隊針對農戶提出的實際問題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和建議,引導復雜問題通過合法途徑解決。本次淮北師范大學“三下鄉”普法實踐活動取得了預期成效,成功地將法律知識送達基層,服務了群眾需求,鍛煉了學生隊伍,也為同學用法律知識服務社會提供了有益經驗。雖然存在不足,但為未來持續深入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積累了寶貴經驗。團隊將繼續總結經驗,探索更有效的普法實踐模式,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