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11日,合肥工業大學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赴安徽合肥馬郢村、浙江杭州前莊村、仙佰坑村和雅城村四個村落進行調研,通過深度訪談、產業調研、非遺體驗、問卷調查等形式,探索了青年“鄉村CEO”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創客領航:鄉村合作構建共贏新生態 7月7日,實踐團隊的第一站來到了馬郢村。這里,鄉村創客王義強和村書記鐘宇的故事,為團隊成員展現了創客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創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利他’的心,同時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找到自己與鄉村的連接。”鐘宇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在馬郢村,創客與村民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共贏關系。王義強等創客的到來,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崗位,還通過現代農業綜合性農場、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產業,帶動了村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圖為團隊成員在田間參觀 徐巖供圖
團隊成員走在田間,與村民親切交流,紛紛感嘆村里的巨大變化。綜合性農場內基礎設施完善,周圍馬路寬闊平坦,這些變化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推動了馬郢村旅游業的發展。鐘宇書記強調:“鄉村本身想開展項目最重要的是發現鄉村自身的價值,包括人和環境,要保持鄉村開放不閉塞,這樣才能保證有源源不斷地活水流進。”
科技驅動:生態資源變身經濟新優勢 隨后團隊來到了依托豐富的山林資源,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生態價值的躍升的仙佰坑村。二次創業的返鄉青年竺城鋒是這里的青年“鄉村CEO”。他向團隊分享了赴日考察的經驗:“生態變現需跳出傳統路徑。”在日本,農村通過科技賦能與特色資源挖掘,在自然資源劣勢下仍實現了農產品的出口。竺城鋒整合園林產業資源,帶動村民協同發展,同時引入泰餐體驗館、滑翔傘項目、結婚取景點等特色項目,豐富了鄉村業態,提升了鄉村經濟活力。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竺城鋒 王一川供圖
另一位返鄉青年陳波則通過科技助農項目,直面“優質農產品低價出口”的產業痛點。他創立的蜜梨數字農業項目,與浙江大學共建“科技小院”,通過大數據優化種植流程,引入機械化分選設備,實現了蜜梨的標準化生產。團隊成員在蜜梨種植基地看到,鋪有鐵軌的小火車穿梭其間,運輸貨物,成為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圖為鄉村創客陳波為團隊講解蜜梨的發展過程 王一川供圖
科技賦能是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實現生態價值躍升的關鍵。青年“鄉村CEO”們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遺活化:文化IP激發三產融合新活力 團隊前往鸕鳥鎮前莊村的鸕鳥食品產學研實驗基地,調研該村對蜜梨的加工特色。這里,非遺IP正撬動著三產融合的大潮。在青年“鄉村CEO”張躍千的帶領下,團隊了解了以梨為原材料的梨膏糖、糕點、茶飲等20余種二產衍生品。團隊成員還將特色飲品醋梨爽分享給村民品嘗并收集意見。在與職業經理人劉路路討論產品品牌化營銷和大眾接受度問題時,團隊成員依據高校新媒體工作經驗,提出了聯系時事熱點等解決建議。
為深入探究當地非遺IP,團隊前往“篾匠姑娘”工作室和拓物文創的設計工坊,系統考察了該村“非遺傳承+文創設計”雙輪驅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篾匠姑娘”徐無瑕向團隊坦言創業初期的困境,但她依托前莊村“兩年免租+人才引進”政策入駐,并借助電商平臺打開市場,實現了盈利。拓物文創孔萬強介紹通過挖掘鸕鳥鎮遨魚燈元素,聯動陜西皮影、廈門撥浪鼓等非遺符號,開發出“鰲梨給”系列文創產品,參與本地蜜梨包裝升級,實現了非遺的跨界融合。
圖為非遺傳承者為團隊講解竹篾產品 徐巖供圖
英才聚力:鄉村振興共繪發展新藍圖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青年“鄉村CEO”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將專業優勢與鄉村稟賦深度耦合,在激活鄉土潛能中勇當產業升級的“破冰者”、資源盤活的“操盤手”、文化傳承的“煥新師”。
馬郢村的創客引領模式、仙佰坑村的科技賦能模式、前莊村的非遺IP撬動模式,都是青年“鄉村CEO”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實踐。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更帶來了新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思維。
圖為團隊與青年“鄉村CEO”竺城鋒合影 王一川供圖
未來,合肥工業大學青年“鄉村CEO”賦能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青年“鄉村CEO”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提煉實踐成果,探索有效模式,為鄉村發展提供可復制的路徑。團隊成員們表示,將以青年“鄉村CEO”為榜樣,把所見所感化為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青年“鄉村CEO”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在他們的引領下,鄉村的未來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