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穗野行箋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張家口市聚集鄉村振興發展
2025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穗野行箋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張家口市,開展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多維度、多角度、多形式、跨媒介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地包括沽源縣特色農產品加工工廠、元代墓葬梳妝樓、基層政府、張北縣草原天路、張家口市張家口堡景區和張家口市地質博物館等,采取采訪、座談、調研、參觀等多種調研形式,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提供青春視角和創新解決方案。
實踐以特色農產品“莜面”為切入口,深入農田了解作物種植狀況,參觀沽源縣白土窯鄉豐倉面粉廠,了解莜面制作過程并拍攝相關紀錄片,采訪基層政府,了解村莊農業、人口流動、生產生活等基本情況。在縣城走訪特色餐廳,走進后廚參觀莜面制作,了解文旅情況,深挖莜麥這一特色農產品在百姓生活和文旅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尋求更可持續、更高效的“莜面”振興方案。
實踐團前往元代墓葬群梳妝樓,對游客和景區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并在結束參觀之后對景區的設施、服務、宣傳等方面問題給出建議和方案。
為進一步學習鄉村振興優秀經驗,實踐團前往草原天路,參觀沿途村莊改革創新圖景,走訪調查相關文旅從業者——從特色咖啡廳到民俗老板,交流討論他們的文旅事業初心和他們眼中的文旅行業發展,總結歸納杰出方案和成功經驗。
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實踐團走進張家口堡,探索古城的振興之路。實踐團了解到古城內居住著大量生活條件惡劣的居民,古城的崛起對百姓的福祉影響深遠。與景區負責人座談交流之后,在落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學基地和助力景區打造特色IP形象方面,實踐團成員們給出了獨特的見解和建議。
以“莜面”為切入口,以“文旅”為核心舞臺,在鄉村振興這個課題下,穗野行箋有著獨特的思考和創新的舉措。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青春書寫答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學子們還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踔厲奮進,砥礪前行。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