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智繪芯途”團隊:勞動筑夢育少年 安全護航助成長
大學生網報訊(通訊員張玉潔 朱廷怡)8月7日上午,武漢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智繪芯途”本科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張玉潔、朱廷怡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志愿者,在蔣家墩社區托管班共同開展“勞動筑夢安全護航—卓越少年成長工坊”活動。此次活動通過互動體驗、知識講解與實踐游戲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少年兒童感悟勞動價值、掌握生活技能,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注入積極力量。
活動伊始,志愿者向孩子們展示了四張不同職業的勞動圖片,引導孩子們觀察并說出圖中人物的工作內容。從醫護人員的救死扶傷到建筑工人的辛勤勞作,從教師的諄諄教誨到環衛工人的默默清掃,孩子們在觀察與回答中初步感知勞動的多樣性。隨后,志愿者以“你在家中做過什么家務”設問,“洗碗”“擦桌子”“掃地”……孩子們的回答此起彼伏,現場氣氛漸趨活躍。緊接著,圍繞“在社會中見到過什么勞動場景”的提問,孩子們分享了各自的觀察,志愿者則結合這些生活實例,系統總結了勞動在創造價值、維系社會運轉中的重要作用,讓勞動的意義在互動中自然滲透。
“我是勞動小能手”游戲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被分成若干小組,一人通過肢體動作演繹“拖地”“澆花”“疊被子”等勞動場景,另一人猜測動作名稱。表演者專注投入,猜測者積極思考,小組間的協作與競爭讓現場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在游戲中加深了對勞動動作的理解與記憶。
志愿者轉向生活技能教育,詳細講解垃圾分類的標準、意義及實用口訣,幫助孩子們建立環保意識。在垃圾分類實踐環節,志愿者分發印有不同垃圾桶和垃圾圖案的紙張,四組孩子分工合作,將“垃圾”準確投放至對應“垃圾桶”中,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活動尾聲,志愿者播放舊物改造視頻,展示如何將廢舊瓶罐、紙箱等物品轉化為實用工具或創意手工藝品,并介紹了改造的基本思路,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踐行節約理念,培養創新思維。
此次“卓越少年成長工坊”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與實踐性教學,讓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體會勞動樂趣、掌握生活技能,實現了勞動教育與安全教育的有機融合。未來,武漢科技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的志愿者團隊將繼續深化合作,圍繞少年兒童成長需求設計更多優質活動,以實際行動護航青少年全面發展,讓勞動精神與安全意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