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8月7日,南京財經大學“漓漓圓上草”支教團隊17名志愿者抵達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海洋鄉中心小學,正式開啟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活動。此次支教行動主要以足球為特色載體,由此支教志愿者精心策劃了開學首日活動,聚焦“團隊融合、破冰互動、安全教育、歌曲互動”四大環節。為當地30名鄉村孩子帶來別樣的暑期體驗,以教育為橋搭建起連接大山與外界的成長紐帶。
“漓漓圓上草”團隊名稱蘊含深意:“漓漓”寓意融入漓江畔的當地文化,“圓”緊扣足球核心主題,“草”象征球場上頑強不息的生命力,整體體現了團隊扎根鄉土、以體育人的初心。團隊成員均擅長不同領域,行前接受了系統教學培訓、安全急救知識學習及當地文化習俗了解,同時設置了語文、數學、英語、美育等課程,旨在提供多元陪伴與成長支持。
上午的“開學第一課”成為師生破冰的起點。起初略帶羞澀的課堂,在志愿者熱情的自我介紹中逐漸升溫,孩子們踴躍發言,大方分享個人興趣與暑期見聞,迅速拉近了彼此距離,課堂氣氛也變得熱烈融洽,為后續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圖為實踐隊員上“開學第一課”。 劉子暄 攝
緊接著,支教志愿者開展了開學首日的重要內容——破冰見面會,進行一系列趣味盎然的團隊協作游戲。“擊鼓傳花”的鼓點如心跳加速,花束在孩子們手中傳遞,如同點燃了歡樂的火把;“你畫我猜”中,志愿者在黑板上畫出一只憨態可掬的小豬,孩子們爭相搶著猜,笑聲幾乎掀翻屋頂。尤其結合足球元素的“背對背運球”游戲,其中融入了“帶球接力”,孩子們兩兩背靠背,夾緊圓鼓鼓的足球,屏息凝神,小心挪移,既要帶球又要接力,笨拙中透著認真。足球在孩子們后背滾動,當球最終順利交接,他們不禁雀躍歡呼,默契的紐帶已悄然結下。孩子們在協作中消除陌生感,笑聲隨球滾動蔓延,快速增進信任與協作默契。有點內向的孩子也完全沉浸在歡樂的氛圍里,笑得前仰后合,原本拘謹的小臉上漸漸綻開笑容。負責組織活動的志愿者表示,看到孩子們從拘謹到擊掌慶祝,前期所有準備都有了意義。

圖為孩子們在破冰會上進行足球接力。 劉子暄 攝
安全教育課程則注重學以致用與寓教于樂。課程摒棄枯燥說教,創新采用情景劇形式,生動演示溺水自救與互救的正確方法。針對當地實際,志愿者著重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識,特別是野生菌的辨識要點與食用風險,強調“不采、不買、不食不明野生菌”原則,并教授孩子們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圖為實踐隊員與孩子演繹溺水情景。 劉子暄 攝
在音樂課堂上,志愿者與孩子們共同唱響《左手右手》。“當你的手拉著我的手,團結的力量彼此感受……”充滿力量的歌聲與整齊的拍手聲在校園回蕩,傳遞著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圖為實踐隊員帶領孩子們唱歌。 張雪 攝
暮色降臨,支教駐地校園內,“漓漓圓上草”團隊的旗幟在晚風中輕輕搖曳。當日課程結束后,教室黑板上多出了幾株孩子們手繪的小草圖案,其形態與團隊徽章上的標識相似。這些簡筆畫無聲傳遞著師生間的互動印記,而溫馨融洽的課堂氛圍也為充實有意義的開學首日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悉,未來兩周,“漓漓圓上草”團隊將以足球為特色主線,系統開設“綠茵課堂”。課程將從球性熟悉、腳內側運球等基本功,到趣味游戲、分組對抗,再到團隊戰術配合,逐步引導孩子們在運動中理解規則意識、團隊精神與拼搏意志。
此次支教是高校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南財學子帶著知識與熱情走進鄉村,以教育為橋、以愛心為引,既為鄉村孩子的暑假添彩,也在實踐中錘煉成長。在漓江之畔,滾動的足球承載著孩子們的夢想,志愿者們播下的希望種子,正悄然在綠茵場與孩子們的心田中萌芽。(通訊員 胡煒苒)